拋光對不銹鋼表層微觀組織形貌影響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機械拋光和電化學拋光(電解拋光)的影響。


1. 機械拋光的影響


 對奧氏體鎳鉻不銹鋼,如321不銹鋼的機械拋光,僅靠磨料在很大的定向壓力作用下整平表面,因此,表面存在一定量的塑性變形組織特征--纖維組織,即拜耳培層。


2. 電化學拋光的影響


  馬勝利等研究了321不銹鋼在磷酸/硫酸體系電解液中的電化學拋光后,表層組織由典型的纖維狀組織轉變為均勻致密的顆粒狀晶粒組織形貌。這顯然與拋光過程的機理有關。


  通常當電流通過電解液時,不銹鋼在陽極上,金屬表面微觀突凸處發生著優先溶解現象,且晶粒中不同晶面微觀溶解速率也不相同,從而導致晶粒邊緣的出現。但在不同電化學拋光條件下,表面的顯微組織形貌有很大的差異。如在65%(質量分數)磷酸、25%(質量分數)硫酸、10%(質量分數)水的電解液中,當陽極電流密度為30A/d㎡、T為70℃下拋光15min時,可獲得較好的表面拋光效果。當陽極電流密度(DA)過低(DA<20A/d㎡)或過大(DA>40A/d㎡),或溫度過高(>90℃)或過低(<50℃),或拋光時間過長(>25min)或過短(<10min),均不利于表面拋光質量的提高。如在DA=20A/d㎡時,表面被腐蝕。


圖 1.jpg

  321不銹鋼電化學拋光時測得的陽極電位-電流密度極化曲線見圖3-1。從曲線可見,在AB區間,曲線呈直線狀,陽極表面金屬只能溶解,不會形成鈍化膜,因而被腐蝕,顯露出結晶組織。從曲線B、C、D三點上看,陽極表面析出大量的氧氣附著在表面上,導致DA=40A/d㎡時表面出現腐蝕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