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不銹鋼管國家標準是30多年前發布的《不銹鋼無縫鋼管》(GB/T 2270-1980),它結束了之前一直沒有不銹鋼管國家標準可用,只能使用冶金行業標準的局面。國家標準的出現極大規范和推動了不銹鋼無縫鋼管制造行業的發展,該標準中涉及的不銹鋼牌號為19個,其中奧氏體不銹鋼牌號12個。這一標準使用了十多年,直到被《結構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 14975-1994)和《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 14976-1994)兩項推薦性國家標準所替代為止。從標準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不銹鋼管的國家標準開始了從單一、不區分用途、應用領域的一項通用標準,向根據不同使用用途的專用標準方向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不銹鋼管的國家標準除了GB/T 2270-1980以外,還陸續頒布了《不銹耐酸鋼極薄壁無縫鋼管》(GB/T 3089-1982)、《不銹鋼小直徑鋼管》(GB/T 3090-1982)等特殊尺寸或制造工藝的不銹鋼無縫鋼管國家標準。另外,還有《高壓鍋爐用無縫鋼管》(GB 5310-1985)和《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GB 9948-1988)兩項標準中涉及了幾個不銹鋼牌號。這些不銹鋼管起草單位均是上鋼五廠(現寶鋼特鋼)、長城鋼廠(后改為攀長鋼)、鞍鋼、上海鋼研所等大型國有企業,其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民營企業剛剛興起,國有企業在不銹鋼管制造行業中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和主導地位。


  在GB 2270-80被GB/T 14975-1994和GB/T 14976-1994代替之前的1991年,還發布了一項適用于鍋爐過熱器、熱交換器、冷凝器、催化管等使用的標準-《鍋爐、熱交換器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 13296-1991)強制性國家標準。該標準的出現,為我國鍋爐、熱交換器等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長期以來一直備受廣大用戶單位的關注,也極大帶動了不銹鋼管行業提升制造裝備能力、檢測試驗能力以滿足高質量不銹鋼管的市場需求。



聯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