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換熱器用不銹鋼管道布置應注意冷熱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熱流由上而下。
②. 不銹鋼管道布置應方便操作,并不妨礙設備的檢修(圖6-122、圖6-123)。
a. 不銹鋼管道布置不影響設備的抽芯(管束和內管)。
b. 不銹鋼管道和閥門的布置,不應妨礙設備的法蘭和閥門自身法蘭的拆卸或安裝。在圖6-122所示范圍內不宜布置管道或閥門。
③. 不銹鋼換熱器的基礎標高,應滿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臺面不小于150mm。
④. 不銹鋼換熱器的管道,盡量減少高點和低點,避免中途出現“氣袋”或“液袋”,并設高點放空,低點放凈;在換熱設備區域內應盡量避免管道交叉和繞行;盡量減少管道架空的層數,一般為2~3層。
⑤. 兩臺或兩臺以上并聯的換熱設備入口管道應對稱布置,對氣液兩相流換熱設備則必須對稱布置,才能達到良好的傳熱效果。
⑥. 不銹鋼換熱器的進出口管道上測量儀表,應靠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觀測和檢修的地方安裝。
⑦. 與換熱器相接的易凝介質的管道或含有固體顆粒的管道副線,其切斷閥應設在水平管道上,并應防止形成死角積液。
⑧. 在寒冷地區,室外的換熱器的上水管道與下水管道應設置排液閥和防凍連通管。不銹鋼換熱器管道布置如圖6-124、圖6-125所示。
⑨. 成組布置的換熱器區域內,可在地面或平臺面上敷設管道,但不應妨礙通行和操作;調節閥組宜平行于設備布置;成組布置的換熱器之間管道布置的凈距應大于或等于650mm;大于2000mm時采用鏈輪操作并聯多組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應對稱布置。
⑩. 可根據管道布置的要求來確定管口的形式。管口可以水平、垂直或任意角度,也可在管口法蘭前用彎頭代替直管(圖6-126)。
a. 一般情況下,通常采用圖6-126(a)所示形式。
b. 當管道口徑比較大,可能需要增加換熱器的安裝高度。當對安裝高度有限制時,采用圖6-126(b)所示形式。這種情況發生如下。
i. 當希望換熱器的安裝高度與其他換熱相同時。
ii. 當換熱器放置在結構下,由于換熱器的安裝高度的增加,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結構高度的增加時。
iii. 當換熱器安裝在水平容器上方時。
iv. 當換熱器疊加放置時。
c. 當采用圖6-126(b)所示的形式時,應及時向設備專業提出條件。這些活動應在管道走向研究階段完成。
i. a尺寸應由管道工程師確認。
ii. h尺寸應根據排放的口徑來決定。
?. 在框架上不銹鋼換熱器的管道布置如下(圖6-127、圖6-128)。
a. 對于多臺并聯的換熱器,為了使流量分配均勻,管道宜對稱布置。但支管有流量調節裝置時除外。
b. 多臺換熱器公用的蒸汽或冷卻水的總管宜布置在平臺下面。
c. 在塔頂管道進入分配總管的地方,至少應有一段相當于3倍管徑長度的直管段,以保證物料均勻地分配到各換熱器中去。
d. 不銹鋼換熱器氣體出口至分離器之間的管道應有一定的坡度,坡向分離器可確保管內及換熱器內不積液。
e. 當不銹鋼換熱器布置在框架的中層或底層時,應在框架內設置吊車梁。保證足夠的吊裝高度或有可拖動措施,且吊車可靠近該框架。
?. 立式換熱器的管道布置如下:
a. 不銹鋼管口方位應與折流板相符合(圖6-129)。
b. 雙程時,殼程和管程的進入管口應在一方向(圖6-130)。
c. 與管箱連接的管道應有可拆卸段。
d. 對于大口徑固定不銹鋼管板式換熱器,應考慮其上下封頭(管箱)拆卸所需空間和吊裝設施操作空間。
e. 不得占用換熱器上方的預留抽芯和吊裝空間。
f. 應考慮設備管程和殼程的排氣、排液,防止內部積液,影響換熱效果。